Sunday, July 5, 2015

一般人不敢參選的理由

一般人不敢參選的理由,我收集了一陣子之後,最常見的大概整理如下:
(1) 缺乏選舉技術
(2) 資金不足
(3) 怕輸

這些問題其實是環環相扣的。首先,一般人因為缺乏「選舉技術」,會誤以為選議員,一定要像主流政治人物一樣,動不動就花近一千萬來選。一般人跟主流政治人物的不同點是,一般人是可以容許失敗的。主流政治人物有時候是因為一旦敗選,政治生命就會終結,或是說在黨內就會失去地位,只許成功不許失敗,所以必須花大錢拼軍備競賽。

實際上,選舉經費轉換成選票數,也有80/20法則的存在。以樹黨來講,平均每花100塊台幣的競選費用,就可以轉換出一票。只要活用"選舉技術",只做C/P值最高的活動,其實選票轉換率是可以很高的。主流的政治人物的選舉技術也不差,然而因為他們往往是不容許失敗,許多選票轉換率不高的投資,他們還是得做。

資金不足的問題,如果要募政治獻金,往往是在出現「勝選」的希望時,政治獻金才容易募得到,畢竟大家都喜歡看自己的候選人贏。另一方面,如果去街頭短講,因為直接跟選民接觸,帶個捐款箱去募到小額政治獻金捐款的可能性也滿高的。

接下來,要探討「」的問題。其實「票數」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數字。拿學校的成績單做比喻的話,我們去看學生的成績,不應該只問誰考第一名,而要問每個人拿了幾分。

並不是「沒有當選,就沒有民意基礎」。實際上,票數就可以算是「民意的基礎」的表現。當票數有過一定的百分比時,例如5%、10%時,這樣子的民意基礎就算不足以構成當選,也可以做為政治協商的基礎。如果發生了一個有爭議的事件需要做政治角力時,有一定民意基礎的公民團體/政治人物將可以和主流的政黨協商、談判。如果已經取得了可以協商、談判的實力了,那「沒有當選」還是等於「輸」嗎?

那,要是沒有「票數」呢?因為還沒有選舉、或是還沒有來得及在發生爭議的地方參選過。沒有票的時候,就只剩下乖乖用土法鍊鋼的辦法了:拿公民連署書發動公民連署、組織民眾做陳情與抗議等等。

總結:正因為一般人對於政治缺少了想象,不敢輕易參選。於是選票市場變成了少數的政黨壟斷的局面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